

工作人员在查看智能巡检应用。北碚区水利局供图
清晨,北碚区胜天水库堤坝上,管理员邵渝行打开手机“渝快政”应用,屏幕上的“数字巡检图谱”清晰标注着当日路线和3处高风险点位。
“以前巡检得花大半天,现在半小时就能完成!”他沿着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前行,拍照上传、一键打卡,曾经“腿跑肩扛”的巡库工作,如今成了“按图索骥”的轻松事。
这场变革的背后,是北碚区水利局为35座水库装上“智慧大脑”的创新实践。通过构建“一张图、一张网、一张屏”数字化管理体系,当地彻底告别了“人工巡检效率低、风险隐患难排查、部门协同不顺畅”的传统困境,以科技赋能水利管理现代化,为守护江河安澜注入新动能。
“过去巡库得揣着厚厚的日志,翻山越岭生怕漏过一个角落。”邵渝行回忆,传统巡检全凭经验,大坝裂缝、岸线侵占等隐患难以及时发现。如今,北碚区水利局绘制的“智慧管理一张图”让巡检工作有了“导航仪”:
责任落实图通过“党员联片包干”机制,融合基层党员属地优势、水利党员技术优势与干部协调优势,责任分工一目了然;风险管控图首创《水库巡检风险划分标准》,将6大类风险细化为4个等级,临水区域明确标注低、中、高风险区,隐患“对号入座”;巡检监督图针对不同坝型制定数字化巡检规则,确保关键点位、核心内容全覆盖。
“今年汛期,系统预警坝体渗压水位异常,我们15分钟就赶到现场处置,避免了险情扩大。”邵渝行说,精准化的风险管控让基层管护更有底气。
在北碚区水利局指挥中心,10类智能感知设备实时采集35座水库的水雨情、水质、坝体位移等数据,通过区治理中心一体化数字平台“一网汇聚”。依托整合气象、工情数据搭建的水利数字底板,搭配AI雨情研判模型,防洪调度决策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,效率提升87.5%。
更高效的是“一网联动”处置机制。针对水库周边游客野营、溪降等安全隐患,无人机巡航与AI视频监控实时识别风险区域人员,自动发出语音劝离并推送信息至区、镇、村三级治理中心。今年8月,金刀峡镇工作人员通过系统预警,在15分钟内劝离库尾露营游客,实现“发现即处置”。
“不仅我们管得省心,老百姓也能参与进来。”邵渝行指着系统中的“市民反馈入口”介绍,市民发现安全隐患可拍照上传,将诉求直接转化为治理靶点。目前,该平台已累计处置事件5000余起,人力工作量减少70%,管理成本降低43.5%。
北碚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,“智慧水库”建设不仅提升了水利管理效能,更探索出一条“科技+治理”的基层现代化路径。下一步,当地将持续完善“天、空、地、水、工”一体化感知体系,推动水库管理从“人防”向“人防+技防”转型,让科技红利更好惠及民生,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“北碚样板”。(任峰)
东南配资-东南配资官网-配资入门炒股-股票配资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